一千年过去了,在汴河繁华,临安遗恨的背后,开国皇帝赵匡胤之死,也引起了后人无限的想象和猜测。
赵匡胤是怎么死的?《宋史》只有寥寥数语,一带而过。愈是简单的描述,越是复杂的内幕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宋朝在它崩溃的瞬间,赵匡胤的死也被重新提起了。
千百年来,文人墨客手写嘴嚼戏子唱,都说宋太宗这个帝位来的有猫腻。
宋朝的文人墨客当时瞎编开国皇帝的死因,到了元代就捅出事实来了。
那就从头缕起“烛光斧影”这一事件。
赵匡胤生于927年,卒于975年。
自打赵匡胤死后,关于他的死法就有无数个版本。
想弄清这段历史的一鳞半爪,就要在历史的旮旯里去翻找。
权衡了半天,还是根据史料来书写历史故事,这样就可以把遗落在历史长河里的串珠连起来……
说来说去,这部烛光斧影的历史真实不用推理,也不用猜测,在正史和野史的纸堆里,能翻出一摞摞不一样的文字和记载,间接事实多了,就滤出历史真实来了。
那就从源头说起。
公元925年,唐末五代十国是历史上最血腥最黑暗的年代,老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,中原地区一片断壁残垣,每天逃难的人如同潮水一般。
契丹也趁机南下掠夺骚扰,到处是逃难的老百姓。
在逃难的人群里,走来一个挑着箩筐的中年妇人。在她的两个箩筐里,一头一个坐着两个面黄肌瘦的男孩。
在人群里走着的道士陈专, 当他一眼看见那两个孩子,就马上止住步,向那个姓杜的妇人走去。
他要验证自己的所学和眼光。
见一个道士模样的人向自己走来,妇人没有在意,逃难的人太多了。
却见那道士走到她的身边说:“在这兵荒马乱的世道,都说当今没有真龙天子,你却把两个天子一肩挑”。
姓杜的妇人苦笑道:“师傅见笑了,我们一家连饭都没得吃,还天子”?
道士一脸肃穆,他先走到大男孩罗筐前俯下身,仔细端详着他,不住的点头,嘴里还自语着:“大嫂,你的儿子乃帝王之相”。
姓杜的妇人苦笑笑,没有接话,她知道这是道士的吉利话,并不放在心上。
却没想这道士认了真,他又走到另一个罗筐跟前,看着不到一岁的小儿说:“没错。大嫂,你这肩上挑得是两个天子。”
随后,他又自语着:“乱世就要终结,天下就要太平了。”
说罢,道士大笑着离去。
这一年,赵匡胤七岁,他对道士的话,似懂非懂,但他记住了道士的这张脸。
公元960年,距离朱温篡夺大唐帝位已经过去了43年。在这期间,北方出现了五个朝代,14个皇帝。
赵匡胤已经长大,他年轻有志,不甘于平淡无奇。在乱世里,赵匡胤要找一个能让自己大展身手的地方。
赵匡胤投了军,跟随着郭威并成为他的亲兵,他任劳任怨,在郭威身边增长了不少见识。
时间一长,赵匡胤不甘心给郭威当亲兵,他要找个能靠得住的人。
最终,他挑中了柴荣。因为柴荣是郭威的义子。在当时,柴荣还不被重视。
赵匡胤这一宝押准了。郭威一死,柴荣继位成了周世宗。
周世宗对他有知遇之恩,他封赵匡胤为殿前都检点,这个职务相当于皇帝亲兵的统帅。
但是,真正掌握军权的却是侍卫司副都指挥使韩通。这个位置,实际上是一个制约韩通军权的棋子。
当柴荣临终时,他托孤的三位顾命大臣里,其中一个就是韩通。
赵匡胤只不过是韩通手下的军官,他的命运掌握在韩通手里。
在五代十国,改朝换代就像走马灯一样简单。
公元959年,小皇帝柴宗训身穿华服,坐在大殿上接受群臣的朝贺。
柴宗训只有七岁,对他朝拜的文臣武将却都是从政多年,老成世故的沙场老将,他们根本不把小皇帝放在眼里。
在周世宗去世之前,民间曾出现过“点检做太子”的木牌,并被呈在了他的面前。这使比较迷信的周世宗,对时任都捡点的张永德产生了怀疑。
尽管张永德是他的姐夫,因为后晋石敬瑭就是后晋的驸马,因此便利篡夺了皇位。
心里有了这种计较,周世宗便撤了张永德的职位,改用看上去有些忠厚的赵匡胤任殿前都检点。
柴荣不知道,看上去忠厚老实的赵匡胤却是一个有心人。
朝代的变更有时变得十分波谲诡异,那张永徳还真没有篡位之心,倒把有野心的赵匡胤换到了这个位置。
就在此时,从北方边疆的镇州、定州传来急报:北汉和契丹趁着后周新皇帝登基,小皇帝年幼,国家还没有稳定下来的时候,居然联合起来向后周的边境进犯。
北汉一直以来就是后周的死敌,当年郭威就是从后汉手中夺来了后周政权,北汉之主刘崇对后周夺取后汉政权的仇恨一直都没有消失。
正当前线告急之时,后周的皇帝却是一个七岁的孩子,他根本无法对这种紧急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。
皇宫大殿之上顿时作一团,周世宗临终所托的三位顾命大臣之一的宰相范质,也一时拿不定主意。
三位顾命大臣环顾四周,这时,留在京师的武将之中,能够担此重任的只有韩通和赵匡胤两人。
京城是离不开韩通的,所以只能由禁军统帅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亲率大军北伐迎击北汉、契丹和辽国的军队。
赵匡胤年富力强,何况他一直领兵在外。
所以,产生这个决定没有让朝中的任何文臣武将产生任何怀疑。
正月初二,也就是后周显徳七年正月初二,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就率领后周大军北上了。
担任此次前锋的正是赵匡胤的好友殿前都指挥使慕容延钊。随军出征的还有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张令铎等人。
成功篡位的机会只给那些有野心也有准备的人。赵匡胤就是这种人。
自打赵匡胤从军,他的母亲就给他讲了逃难的时候,那个道士对她说的话。
杜氏说者无心,儿子听者有意,而且记到了心里。
对于两个天子之说,赵匡胤却没走心。
赵匡胤不仅走心,而且留了意。自从小皇帝柴宗训身穿华服接受文臣武将朝拜的那一刻起,他就动了这心思,而且开始组织力量。
这一次赵匡胤带兵北上,京城竟又出现了“点检做天子”的牌子,民间甚至流行起了“出军之日,当立点检为天子”的称谶言。
改朝换代的波谲云诡竟又出现。
当年契丹侵犯后汉边境,当时的駆 密使郭威率后汉大军北征。后来郭威在濮阳突然发生兵变,建立了后周政权。
如今赵匡胤北上,和当年郭威的情况如出一辙,故而京城一时是流言四起:只要有重兵在握的大将北上,又是担任都检点一职,即是将来的天子。
这个传言,赵匡胤也听到了。他的心里便有了计较。母亲的话,道士的预言又响在耳边。
这时候赵匡胤很清楚,机遇里藏着危险。在出征之前,他独自一人来到韩通家拜访,目的是稳住韩通。他知道韩通对周世宗十分忠诚。
韩通的儿子韩微听到了京城的谶言,他建议父亲趁此机会杀掉赵匡胤,以绝后患。
然而,顾全大局又为人正直的韩通放过了赵匡胤,他不相信那些谶言,也没听儿子的劝阻,他心中只有保护幼主这一重任。
韩通没有想到,这一放,他就把后周的江山断送了出去,也把自己和家人的性命交给了早有野心的赵匡胤。
赵匡胤镇定地把家人送进了庙里“进香”,他要接受郭威全家被杀的教训。他的母亲、妻子和弟弟妹妹莫名其妙却服从了他的按排。
赵匡胤解除了后顾之忧,剩下的就是怎样表演了。这一次出征,自打从韩通家出来,他就知道,上天在眷顾自己。
这是因为,如闯虎穴的赵匡胤已从韩通儿子的言谈举止中,看出了韩微已存有杀机。所幸的是,正直的韩通没有听从儿子的劝说。
赵匡胤想,只有稳住了韩通,他才能顺利的带大军出征。因为在这时,“都检点是天子”的谶言,已经传遍了京城,他相信韩通也听到了。
赵匡胤想,如果是我,一定会听儿子的话。倘若赵匡胤死在韩通家里,他编什么理由,朝野都不会提出质疑。韩通,你要撞在我手里,我就不会让你走出家门。
李世民连一母同胞的亲兄弟都杀,侄子一个也不留,这才是做大事的。
我赵匡胤是你韩通的下属,死了还不和一个臭虫一样?
赵匡胤把家人送进庙里“烧香”,躲进早已备好的避静屋子里,住持感念杜老夫人经常送些香火钱,安排得很周到。
赵匡胤做完这一些,接着按排亲信留在城里。他准备了两手:退路和进路。
他把心腹赵普叫到已经没有人了的家里,两个人商量“点检为天子”的牌子,实施做法细化到了谁藏牌子,谁“无意中看见”牌子,谁大声吆喝:“天象已经出现”,“天子就在眼前”!再有多少人齐声高喊:“吾皇万岁!万万岁”!
到时候,兵士们都齐刷刷地跪下山呼万岁,就水到渠成了。
皇袍是在三百里之外找有名的裁缝制作的,制作完了就按排人把他们看起来了。
到时候穿的皇袍是最重要的,没有地方去偷,只能偷着制作。
满天下的人都知道,私自制作皇袍,那可是杀头的罪。
赵匡胤明白,成大事没有死党不行。
直到这时,赵匡胤才告诉赵普,他已经事先暗中将自己的亲信郭廷斌调回了汴京城,同时安排了石守信和王审琦二人充当内应,以便他率大军回城时,给大军打开城门进城。
听到这话,赵普真是由衷地佩服眼前这未来的天子了。
当赵匡胤和赵普走出赵家门,他甚至有了君临天下的感觉。
赵匡胤看着赵普说:“你真是个好宰相”。
赵普等的就是这句话。这不仅是鼓励,更是承诺。
后周显徳七年正月初三,赵匡胤带领的大军,一出城门就慢吞吞的前进,这是赵普等人按排的。
当大军抵达了距开封城40里的陈桥驿。此时天色已晚,天上开始下起了小雪。
赵匡胤抬头看了看天空,他勒马下令:三军在陈桥驿安营扎寨,养足精神,明天再行军。
安排下全军,赵匡胤安下营帐。他知道,赵普等手下的工作这才开始。
心腹军校苗训、亲信楚昭辅在军中散步“天象有异变”,“都检点是天子”的谶言。
煽动这种谶言,不需要什么复杂有技巧的表演。尽管如此,苗训和楚昭辅还是煞有介事的开始了“动作了”。
在军营里,苗训故作神秘地悄悄对楚昭辅说,“末将颇懂天数,我前日观天,见日下复有一日,且黑光摩荡者久之。两个太阳正在搏斗,犹如当今两虎相争,这是天命所归啊”。
楚昭辅说:“你说什么?我不明白。什么天象”?
苗训接着说:“天象如此。还有什么不明白的?你和点检如此亲近,我不妨就对你实话实说。那先没的日光,代表的是大周,那后起的便是都检点太尉大人了”。
楚昭辅大惊失色地问道:“这天象何时会应验呢”?
苗训神秘得回答道:“天象已经出现,应验就在眼前了”。
接下来,在军营里,“天象异变”的谶言就一传十,十传百地传开了。
下一轮的表演,内容就变了。这一回,换成赵普亲自出马了。
这段完整的台词,只有赵普发挥的淋漓尽致:“弟兄们,如今先皇已去,当今皇上如此年幼,又不懂政务。如今大军出征,弟兄们在战场上奋力杀敌,出生入死,功劳却不为人知。现在都捡点为人仁徳又建有奇功,岂不是现成的天子吗?天命所归,不如先拥立都捡点为天子,再图北进”。
这就是人为煽动的“兵变”,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套路。